Review of Oppenheim


奥本海默,本人的刻板印象,是一个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字。而之所以要去看这部电影,更主要的原因是对诺兰导演的兴趣。在此之前,除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讲述的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我从不认为自己有任何把握可以去评价这位导演的其他作品,主要是本人不喜欢二刷🙈,也不觉得有什么电影是值得带上显微镜反复看数十遍的。而奥本海默这部电影,可以说没有了诺兰导演以往的烧脑风格(除了人名有点记不清),但全片对节奏的把控,带来的视觉效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关于IMAX胶片

本人是很反感电影特效和设备上过多的经费投入的,因为这容易让人忘掉电影的本质,那就是讲好一个故事。但这部电影里诺兰导演对IMAX胶片🎞️的执着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IMAX胶片摄影机放在回忆类的片段里,一些胶片特有的反差色质感和噪点给这部影片添加了更多的史诗感。虽然这部电影是以默认观影者了解奥本海默的人物传记做为前提的,很多片段节奏很快很零碎。但胶片同样也作为镜头语言出现,包括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能让观众的重心依旧保持在彩色胶片上,出现黑白胶片的情节比较短小精简,不太容易把人带偏。

关于节奏的把控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在CG方面没有过大的投入,最主要的是渲染核试验的片段。场景的震撼来源也不是CG本身,而是诺兰对节奏的把控。这一段的刻画在描述战后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研究的复杂心情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掌声到广岛人民的呐喊,再到城市里满目疮痍的场景的联想,这段情感交织在表彰大会和听证会里,显得压迫感及其充足。而这种情感的张力只是电影语言的一小部分,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整体节奏偏快,但时长有三个小时,信息量巨大。能在这么庞大的信息量里把控好节奏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论是对于导演还是观众。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本片场景切换非常频繁而且富有节奏,这也是很多人评价这部电影“没有尿点”的重要原因。

情节选择

这部影片最开头从奥本海默试图毒害自己的导师开始,这是真实的但是又令人费解的一段情节。但这从某种意义上昭示了奥本海默的性格:做事不计后果,鲁莽冲动。在开头昭示的这一性格从某种意义上使那些即使不了解奥本海默生平的观众也能猜到奥本海默一生的经历。实际上奥本海默所有的故事线都是围绕这样的性格展开的。

稍微梳理一下全片的几条主要故事线

  1. 奥本海默个人的感情线:本片只介绍了琼和凯蒂两位女性在奥本海默生活中的角色,实际上奥本海默一生中接触过的女性远不止这两位
  2. 原子弹的研发路线:这包括了奥本海默在学术领域赢得威望并成为曼哈顿计划总负责人的全过程。是全片的主线,也是二战这条暗线的依托。
  3. 敌对势力的情感路线:主要是施特劳斯这位“反派”,对奥本海默态度的变化过程,不得不提一嘴钢铁侠塑造的这个形象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既表现了小气阴险的一面又将这位同样拥有伟大人生经历的人刻画出具体的个人魅力
  4. 如果仔细挖掘会发现这部影片背后每个角色都能挖掘出一套感情线索,不必一一赘述。

抛开这是一部纪实影片,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看,那所有的线索都很戏剧化,因为他们都由一个因素构成,那就是奥本海默那鲁莽大胆而又不记后果的性格。他没打算做英雄,但他的性格逼迫他付出成为英雄的代价。这样的走向无一不在昭示着他晚年的悲惨生活,而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后悔的呢,可能是琼的死,可能是真实的来自原子弹的冲击,也可能是那位他欣赏的小科学家被迫走向战场被流弹击毙。看着曼哈顿计划之前的奥本海默,丝毫不觉得他会说出:“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也不觉得会有人提醒他“为什么不反击”。真正影响他心态变化的是什么呢,多种多样,可能只有他本人才能解释。